金山磺火(蹦火仔)大概是多數攝影者會去朝聖的一項在地文化,也可以說是商業行為,差別在於使用了原住民古法的捕魚方式,全世界或說全台灣也只剩下金山磺港的四艘磺火船,通常會在五月到八月的夜間出沒。
因為黑潮的青鱗魚迴流至北海岸,所以一般會由東至西從外木山到富基漁港附近都可能發現,但若在不點火且尋找魚群的狀態下,路過通常是不會發現的。
就個人五年的拍攝經驗來說,追船的最佳方式是騎乘機車,跟隨著某一艘漁船行進,當然都是賭注,開車相對性不是太便利,因為北海岸的道路較為狹窄,不適合路邊停車。而拍攝通常以長焦300mm以上的鏡頭較為適合,除非魚群進入港灣沿岸,才適合使用廣角近距離拍攝,但也得在相對位置上。
拍攝大部分會以快門先決,而快門會建議不要低於1/100,甚至要1/160最好,ISO則會視相機性能而定,最早使用過八百萬畫素單眼ISO1600來拍攝,至於色溫上建議使用AUTO模式,並提高曝光補償約一格,忌諱使用鎢絲燈或者閃燈,即便拍出較為清晰的照片,也喪失了原有的氛圍,當然,那也是見仁見智的個人喜好嚕。
開車與騎車的差別,在於車內對外的弱光視線較為不明顯,尤其漁船未使用手電筒照射的行進狀態下,騎機車都未必能夠明確地跟隨,好在本人的弱光視線還算好,所以經常拍到突然點火後的第一發漁獲。
通常第一發與第二發會魚群最大,當然魚群夠多時,甚至可以在原地點上十發以上,只是通常一年內這樣的機會都只有幾天的機率而已。
拍攝位置最好是面向船頭的右前方(捕魚面),純右側會顯得較不立體,當然多數是沒得選擇的,所以追船最好是東朝西的方向追,也剛好順向。
拍攝最佳點會有幾處:野柳港的大高堤上方(機率低)、龜吼港的堤岸上、水尾港邊天橋上、磺港外邊堤、沙珠灣制高點與出海口邊堤、跳石海岸旁(多人點)、中角派出所(洋荳子旁)、草里港(高提岸或公車停下堤岸)以及十八王公橋上。通常越是制高點,越能拍出甜甜圈的魚群跳躍,否則都只是平面而已。
至於腳架是否為必須,坦白說,要看每個人的器材而定,手持未必會拍得不好(本人手持機率高,近來使用單腳架),也不是大光圈定焦就拍得美,畢竟船跟魚群是四處跑的,距離難以拿捏,有時過近距離來不及換鏡頭,只拍到船身十分之一的也大有人在。
通常有些人會說魚群在何種天氣或者月份、潮汐會較大出沒,個人不以為然,因為如果可以準確預測,那麼這些個老經驗的漁船與船員就不必如此辛苦了,還是勤勞才有豐收的機會的。
留言列表